河北新闻网

保定:不断拉长的“循环农业链”

    □本报记者 丁咏静

    通讯员 王新平

    9月14日,天微凉。中国农科院教授李贵春正在挖出的2.5米深坑里放置广口瓶,做地下水的原位测定。他与同事三人来徐水县漕河镇五六天了,正在做用本地双孢菇废菌料代替鸡粪作为大棚肥料的实验。

    目前该镇北庞村蔬菜基地正在申请绿色无公害产品,怎样才能是环保蔬菜?什么蔬菜吃着最健康?负责此基地的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雷积极联系专家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做实验。李贵春介绍说:“农业大棚种植时间长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会增加,地下水中无机氮的含量也会增加。而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废菌料作为肥料,能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同时可以延伸该镇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另外一个大棚里,绿油油的小油桃树下,西红柿苗正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李雷按照李贵春的建议,在同一大棚里,充分利用有保温层的后墙体,建成十七八平方米的蘑菇房,利用当地的种植传统积极种植双孢菇,从福建定做来最低温度能到8℃的空调,便于反季节——夏天种植。“冬季温度低时,大棚作为热源又可以给蘑菇房供热,节约资源。这样充分利用空间,充分拉长循环农业链,就能争取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李贵春信心十足。

    该镇所谓的“循环农业链”即“秸秆青贮-奶牛养殖-牛粪加工-双孢菇种植(生产沼气)-残渣制肥料-蔬菜种植”循环产业链。作为链条的重要一环,北庞村蔬菜基地从去年6月开始建设,如今高效日光温室大棚已经由最初的10个发展到103个,主要种植尖椒、茄子、西红柿、黄瓜等,去年每个棚的纯收入在4万元以上。在北庞村的带动下,周边5个村也利用这种模式搞起了高效日光温室大棚种植。

    一个漕河镇养殖1.26万头奶牛会是什么情景?这是引发“循环农业链”的最初命题。为了改变秸秆满地堆、粪尿遍地流的状况,挖掘利用秸秆、牛粪的价值,使秸秆青储用于牛饲料,牛粪处理用于种植双孢菇和生产沼气,沼渣、沼液又成蔬菜种植的“营养餐”。

    “循环农业链”连起了一万余人,占该镇的近一半农民。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党培】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