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保定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谈文化建设

    □保定日报记者 白冰

    未来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我市如何以文化塑造形象、提升内涵,以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以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与会党代表就此进行热议。

    立足传承,丰富内涵,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保定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资源丰富。报告中提出“发挥资源优势,建设文化强市”,本质和核心就是把保定“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党代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高玉说:“从文广新局的角度讲,就是通过发挥职能作用、搭建人才平台、培育市场主体,努力把我市历史文化底蕴采取适当方式展示展演展映展播出来。为此要做好文物保护利用文章,走出一条“文化+城建+旅游”的文物开发之路;做好文化设施建设文章,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做好精品剧目打造文章,创作高水平、具有保定特色的精品剧目;做好文化品牌塑造文章,打造富有保定特色的文化品牌,努力实现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转变。”

    “只有把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才能使保定旅游更有深度。只有把旅游作为文化载体,旅游和文化才能相得益彰。”党代表、市旅游局局长李洪强说,“近年来,我市在旅游和文化结合方面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相互融合态势,形成了旅游和文化发展相得益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的局面。正如报告所说让历史文化元素为现代发展服务,‘十二五’期间,市旅游局要结合各地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增加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文艺演出等特色文化旅游,鼓励重点旅游城镇、景区,建设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创意园区,为推进我市文化名城和旅游强市建设作出贡献。”

    加大扶持,培育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报告提出要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品牌,这是市委统筹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党代表、曲阳县委书记董晓宇说,“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建设文化强市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创意、创新、创业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产业品牌。”今年2月,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荣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成为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做好文化产业,曲阳县首当其冲,董晓宇说,要充分发挥曲阳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以雕塑文化产业园为重点,积极实施集团化战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雕塑文化产业向创意化、资本化、融合化、国际化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雄县昝岗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书法之风代代相传,去年被命名为我省第二家、我市第一家“河北省书法之乡”,拥有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党代表、雄县昝岗镇镇长王建光指着报告说:“报告提出要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品牌和规模,我感触很深,文化产业要想发展得好,就要有形成品牌的‘拳头’产品。现在,品牌就是效益。要精心打造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立足区域特色文化,认真梳理我市文化脉系,培育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品牌。”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党代表、定州市委书记杨宝东说:“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报告提出推进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和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同时,加大农村(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是体现了我市立足当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的决心。定州市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更应实施好文化惠农工程,我市将启动博物馆、图书大厦建设,同步推进乡镇文化站、村民中心、农村书屋、数字影院建设,构筑覆盖城乡、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使老百姓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惠民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代表、保定一中校长田烈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公共服务,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定一中准备把保定历史文化和名人系列形成校本课程,辅以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培养,构建利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城市意识的长效机制。在田烈看来,站在全市角度,要进一步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扩大文化辐射力,促进广场、社区、乡村、校园、企业文化蓬勃发展;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培训基层文化干部和志愿者,提高其业务能力;开展品牌文化性活动,努力形成地域特色和群众节庆文化活动的经常化、固定化。

    报告指出,加大农村(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党代表、高碑店市张六庄乡党委书记时亚兵感触颇深。该乡大义店村拥有600多年历史且保存完整的古典音乐会——冰雹会。演出之际,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赶来看。“这说明我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同时也表明各级党委政府在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加强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上需要再给力。”时亚兵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向基层农村倾斜,尽快实现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党培】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