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新闻

博野“帽儿舞”复活 吸引众多游客

来源:保定日报  2015-04-16 09:40:32  责任编辑:丁璨

    县民俗文化协会贾凤莉介绍,博野“帽儿舞”起源于清代,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初为二人表演,演员头戴面具,伴有嬉逗、追逐等即兴舞蹈,动作夸张,逗人风趣,后来发展到六至八人不等,一度在冀中地区十分风行。“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种种原因,‘帽儿舞’被视为带封建迷信色彩的舞蹈,被封杀了。此后虽有小范围的表演,但到了21世纪初,由于演艺人才匮乏,博野‘帽儿舞’销声匿迹。”贾凤莉不无遗憾地说。

    2014年以来,在博野县宣传文化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博野县民俗文化协会开始着手恢复博野“帽儿舞”。他们从现存为数不多的影像资料里“寻根”,从年迈老艺人那里讨教,吸收精华,去其糟粕,使博野“帽儿舞”走上了艰难的复活之路。

    博野县民俗文化协会的几名参演志愿者,虽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一说起传承民俗文化遗产的责任,大家都像对待自己家的事一样上心。年过七旬的张秀山老人原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落子的传人,听说要抢救“帽儿舞”,主动请缨上阵,一招一式指导。

    几分辛劳,几分收获。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今年1月,博野“帽儿舞”在邯郸市举办的全省迎新春下基层慰问文艺汇演中,4分钟的节目赢得了500多名观众10多次雷鸣般的掌声。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先生在演出现场由衷称赞博野“帽儿舞”是冀中地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今年以来,博野“帽儿舞”已经先后下基层演出12场次,观看群众达2万多人。博野“帽儿舞”,这颗古老的、原生态的保定民俗文化明珠,正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相关新闻

博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野帽儿舞”重放异彩

2015-01-27 08:49:43

博野县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博野帽儿舞”、“博野逗驴”等一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抢救性挖掘重放异彩。博野帽儿舞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初为二人表演,两人都带面罩,伴有嬉逗、追逐等即兴舞蹈,动作夸张,逗人风趣。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