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制造’呼唤‘工匠精神’” 看曲阳雕刻为何艺脉绵延两千年

2016-06-21 09:56:16 来源:保定日报 责任编辑:张云
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担起了率先发展重任,正面临着“保定制造”向“保定智造”“保定创造”跨越的挑战。挖掘与传承“工匠精神”,对保定市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编者按: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时成为热词,引发国人思考。“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世界长寿企业健康发展的共同密码。时下,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担起了率先发展重任,正面临着“保定制造”向“保定智造”“保定创造”跨越的挑战。挖掘与传承“工匠精神”,对保定市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今日起,我们将推出“‘保定制造’呼唤‘工匠精神’”系列报道,深入探讨保定市不同产业、行业发扬传承“工匠精神”的具体做法,为“工匠精神”更好助力“保定制造”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

    这是流传在曲阳县的一首民谣。“打”雕刻是曲阳方言特有的说法,这个乍听有点多余的“打”字,细体味却极生动。曲阳雕刻那两千多年的历史,曲阳匠人那挥锤理錾的形象,因了这一个“打”字,清脆地、清晰地、轻易地穿越时空而来。正是这一“打”,“打”出了“天下咸称曲阳石雕”的盛名,“打”出了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雕刻之乡”美誉,“打”出了曲阳雕刻在中国雕刻史上不可替代的辉煌篇章。

    初夏时节,我们走进曲阳,寻访曲阳当代雕刻工匠代表人物,探挖曲阳雕刻扬名天下传世千年的秘诀。

    艺土艺乡 技法传承凭薪火

    已至古稀之龄的安荣杰与已故的曲阳雕刻大师卢进桥、甄彦苍师出同门,且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阳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

    翻开“吉尼斯世界纪录”,从高12米、重23吨,被日本人视若珍宝的巨型樟木金刚力士,到广东三水市高108米的卧佛,再到山东蒙山218米高的老寿星,这一件件名扬海内外的巨雕作品均出自安荣杰之手。他首创的“纵横线立体放大法”,以他人难以企及的工艺优势,为曲阳雕刻在巨雕创作领域打出了“舍我其谁”的威名。

    就像世代口传心授的曲阳雕刻艺人一样,安荣杰的起步源于传承。在恩师刘东元指点下,在听似单调的声声敲打中,在看似枯燥的件件磨砺里,卢进桥、甄彦苍、安荣杰都习得了一手过硬的雕刻传统技艺。天资各异的三人在拥有了充分的传统熏陶后,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了自我:卢进桥独创镂雕技法以传统派传世,甄彦苍借鉴西洋雕刻法开曲阳西洋流派先河,安荣杰则凭自成一家的放大法领军创新派巨雕——三人似乎颇为迥异却都抵达了一个新高度的艺术道路,其实一脉共通:传精益求精品格,袭艺土艺乡传统。

    艺土艺乡,是孕育、滋养曲阳雕刻艺术的摇篮。

    《曲阳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曲阳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故乡,其雕刻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元。在曲阳雕刻两千年的历史中,从汉代孜孜以求的无名匠人,到雕造天安门外金水桥的一代宗师元人杨琼;从以“仙鸽”“干枝梅”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获奖扬名的清末艺匠,到解放后新中国第一代雕刻名家刘东魁、刘东元,乃至当代的卢进桥、甄彦苍、安荣杰等,无一不得益于曲阳这方独具传统的乡土滋润,续写了一代又一代因佳石育巧匠,缘艺土出名师的传奇。

    承袭发展,代代流传。今年5月28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昌从艺50周年‘非遗’精品展”在曲阳县举行。100多件技法圆熟、美轮美奂的石雕、玉雕作品,忠实记录了王树昌半个世纪潜心研究雕刻技法的足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王树昌举办了庄重的收徒仪式。7名曲阳石雕艺人行鞠躬礼、呈拜师帖,并收下师傅备好的传统雕刻工具。王树昌说,50年前,他师从卢进桥大师学习雕刻技艺,今天,他就是想通过收徒这样的形式,让源远流长的曲阳雕刻技艺薪火相传。

    匠心匠意 创新蜕变缘守根

    “60后”刘同保生于雕刻世家,是曲阳雕刻行业里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自幼随祖父刘东魁、叔祖父刘东元、父亲刘占法学艺,因技艺出众被选送至中央工艺美院特艺系(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刘同保的艺成之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也让他的作品不仅留有传统的根与魂,更洋溢着创新的气与神。

    他依然看重传统。一套不过几十厘米高的《三世佛》,他要用上整整一年时间,一锤一錾,雕雕刻刻,数抛数磨,非至完美决不罢休。因为在他看来,“传统题材雕刻只要功夫到,依然具有生命力”。他创作的《三世佛》也因此屡获行家青睐,并获评“中华民族艺术珍品”。

    但他更勇于创新。无论是为山西文水重雕刘胡兰塑像时依原作进行二次创作,使之更贴近纯真少女形象的尝试;还是以高浮雕手法雕刻出19位中外文化名人,以不同神态传达各自文化精神的大型城市雕塑《碰撞与融合》实践;抑或作为雕刻施工总指挥和主雕手完成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巨型主题雕塑《胜利的起点》,刘同保都没有因为传统技艺的因袭而守旧,而是大胆开始了多材料、多样式、多领域的尝试。他认为,一切继承都是为了创新,作为“中国雕刻之乡”土生土长的雕刻实践者,要从传统中来,向时代中去,在继承与发展中勇于创新。实践证明,这样的创新是成功的。近年来,他在城市雕塑等新领域也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大奖。

    的确,当代的曲阳雕刻正如刘同保们的期待一样,在不断创新中飞速发展:雕刻的材质从石、木拓展到玉、象牙、铜、不锈钢等;雕刻的内容既有传统仿古建筑饰品,又有现代人物雕像;既有园林雕塑,又有家庭装饰;既有飞禽走兽,又有游鱼花卉;雕刻的体量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长不盈寸的精品……随着雕刻材质、创作内容、作品体量的更新,近年,当代艺术的各种成型手段逐步被曲阳的雕刻匠人运用自如。现在,曲阳雕刻产业遍及当地10个乡镇60多个村,雕刻企业、摊点达23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创产值50亿元,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格品质 精神传承发乎心

    今年4月,来自北京、浙江、河北等地的1000余名雕刻匠人齐聚曲阳县黄石山下,公祭雕刻始祖黄石公,追溯千年雕刻历史。安荣杰在代表大家发言时,号召曲阳全体雕刻艺人要力求精益求精,大胆开拓创新,探索雕刻艺术新高度,让绚烂的传统工艺,通过现代的设计,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守住品格、保持品质的可贵。

    夏夜,曲阳的雕刻匠人们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前往曲阳县艺术家部落的“大家讲”讲堂“充电”。从2015年冬天开始,由省工艺美术协会雕塑艺术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系列“大家讲”讲堂,已先后邀请全国各地近40位工艺美术大师、知名高校教师到曲阳开展公益讲座,内容涉及雕刻技法、艺术理论等方方面面。该指导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跃武介绍说,成立这个组织就是立足于“振兴传统雕刻艺术,探索未来发展之路”。8年来,指导委员会见证了曲阳雕刻艺术的进步、蜕变,见证了那些看似落伍,

    仿佛要被工业化浪潮淹没的宝贵品格与职业素养,仍在被一批又一批的曲阳匠人默默地坚守、传承。

    回望曲阳雕刻历史,剖析当代曲阳工匠典型,我们发现,曲阳的雕刻工匠始终护持着这样一个信念:求精、求真、求美,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艺途漫漫,千年不休,他们博采众长,不断思考,以敬畏精神、负责态度、专业要求完成每一件作品,坚守着品格,传承着品质——这便是曲阳雕刻的工匠精神,这正是曲阳雕刻艺脉绵延两千年不衰的秘诀。

    其实,在曲阳,不止是雕刻,还有定瓷;在保定,不止是曲阳,还有许许多多生发过传世技艺的乡土,总有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匠人,仍安然醉心于自己的世界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因时世变迁而降低标准,不因物力珍贵而偷工减料,以良心品格奉上地道品质,制作着一件件经得住岁月推敲、对得起手艺的作品。

    面临新时期转型升级挑战的“保定制造”,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执著的工匠,更需要弘扬、传承这样的工匠精神!(记者宋涛 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