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驱动英利走向世界

2016-09-29 11:31:24 来源:保定日报 责任编辑:张云
9月28日,英利集团第三届技术创新博览会拉开帷幕,4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参展。这是我国光伏企业展示自主创新成果的一次盛会,展示出英利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实力。

    9月28日,英利集团第三届技术创新博览会拉开帷幕,4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参展。这是我国光伏企业展示自主创新成果的一次盛会,展示出英利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实力。

    作为全球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中国光伏从一出生就在国际舞台上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并快速壮大,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并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英利集团从最初名不见经传,年产能仅有3兆瓦的光伏组件制造小公司,到如今具备年产4200兆瓦组件生产能力、品牌知名度享誉全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快速发展惊艳世界,靠的就是创新。

    三次“技术阅兵”,创新驱动升级

    连续举办三次技术创新博览会,创新成果年创效益40亿元,英利组件品牌知名度全球第一。

    在2012、2013年连续成功举办技术创新博览会的基础上,英利于今年举办第三次技术创新博览会。这三届技术创新博览会是英利近年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据英利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介绍,本届博览会以“创想无限、绿动未来”为主题,共分为5大展区,29个展台,400多项创新成果。

    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明星展品,新一代熊猫高效N型单晶电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第一家规模化生产N型单晶双面高效电池的厂家,英利通过采取离子注入技术提升电池效率并简化原有生产工艺,完成了对第一代熊猫N型单晶双面高效电池生产线的量产技术升级,等效组件效率超过24%。

    博览会还展示了英利坚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丰硕成果,应用金刚线切割技术、黑硅技术、PERC电池技术等新工艺,使多晶硅电池效率超过20%,光伏组件成本降低25%;以光伏清洁机器人为代表的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监控系统,提升光伏电站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高效能、系列化的分布式光伏户用系统,把光伏发电带入千家万户等。

    “企业的发展得益于不间断的技术进步,以及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宋登元博士介绍说,这些创新成果每年能为企业创造效益40亿元,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创新带来的是产品质量和企业知名度的提升。近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发起的2016(第二届)中国自主品牌峰会在北京举办,英利荣获“2016中国自主品牌百佳”企业。

    资料显示,在2016德国莱茵TüV质胜光伏盛典上,经过全球15家一线光伏组件企业一年户外测试评比,英利获得“PVS莱茵之星2015组件发电量奖”和“五星级组件”称号。这是英利组件继2015年获得“质胜中国组件奖”之后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目前,英利的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装机容量超过15吉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7%左右。

    “三条腿”走路,汇聚创新人才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人才是关键。目前,英利集团光伏技术团队已聚集1000多人,有一大批精于此道的高级工程师,包括来自海内外的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

    “我们靠‘三条腿’走路,有了一支最为宝贵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宋登元给出了答案。

    第一条路,员工先学,然后传帮带。本世纪初,英利建设的第一个3兆瓦光伏项目,在中国属首个多晶硅产品生产工厂。“为了能掌握技术,我们老板舍得在员工‘学艺’上花大钱。”负责技术工作的副总经理于波说,公司邀请美国和欧洲的专家上门授课,请人家把国际前沿技术送进门。

    第二条路,员工到外国去学。英利选拔一些优秀技术人员,送到美国和欧洲的供应商那里学习。于波就是那个时候到德国学习的员工。

    第三条路,把优秀专家从国外引进来。托马斯是英利集团欧洲分公司的技术总监,原先他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作。2006年,英利集团拿到葡萄牙茂拉项目,这是当时欧洲最大地面光伏电站项目,托马斯就是因此慕名加盟英利集团的众多外国专家中的一个。

    多年来,英利在技术创新方面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实现前瞻性研发、实验室技术创新、一线设备工艺创新,持续推动材料、工艺、流程方面技术进步。

    “三驾马车”拉动,推进创新提速

    在英利,平均每两天就有一项创新成果出炉,连续多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国内行业第一。连续举办三届技术创新博览会,不仅营造了鼓励创新、重视创新的浓厚氛围,还激发了全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英利的创新成果得益于从上到下的三级创新体系。据宋登元博士介绍,英利从2009年开始搭建三层创新体系。最顶层的是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奠定了英利顶层创新体系的基础。依托该国家级科研平台,英利在光伏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能力达到了全球光伏行业领先水平,实验室创新引领作用凸显。

    第二层创新体系以英利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主要是把前端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变成在市场中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使英利产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实现良性循环,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第三层是以草根创新为基础的全员创新。一线草根创新的任务就是通过每个环节的优化,使得工艺参数最优,成品率最高,质量最稳定可靠,成本最低,赢得更多的市场。

    为降成本、提效益,今年7月份,英利向广大员工发出“向管理要效益”的倡议,仅8月份一个月,各单位共计完成96项提案,创造效益超过44万元。

    英利测试一车间的李明通过工艺改良,将车间自动测试设备原本两个工作并不饱和的工位合并,实现了各种检测设备的高度集成。此项目共为公司节约9个用工,每月可产生效益4.23万元。“在英利,以草根创新为代表的‘英利工匠’把创新精神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宋登元说。

    面对行业激烈竞争,英利凭借不间断的技术创新,带来不间断的成本降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截至今年9月,依托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四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英利共申请PCT国际专利13项,中国专利2056项,专利授权1577项,主编和参编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77项,承担国家973、863等国家级科技项目23项,省市科技项目108项,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连续多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国内光伏行业第一。(王志新)

相关新闻

宣化区:创新驱动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

2016-09-19 17:01:13

宣化区以东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宣化经济开发区等7大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新型能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高新区吸纳京津科技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2016-09-08 11:10:36

今年以来,高新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吸纳京津科技资源,强化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大研发投入,稳步构筑新高地,全力助推创新型区域建设。

创新驱动 项目带动 绿色引领 渤海新区找准支点撬动产业升级

2016-08-31 09:40:47

1—7月份,渤海新区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428个,同比增长386.4%,总投资1946.6亿元,同比增长29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