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保定社会民生

走心记——阜平深处的栗树漕“十八烈士墓”

2017-04-01 16:04:28 来源:保定日报

阜平深处的栗树漕,因700多年的板栗种植史而闻名。这是一方红色的沃土,也是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贫困区域。

3月25日一早,省国防科工局的几位同志,和闻讯赶来的乡亲们,轻手轻脚地清扫“十八烈士”的墓地、擦拭墓碑、敬献鲜花。这里安息着一群稚嫩的生命!

1943年11月9日,日寇偷袭栗树漕。当时驻村的抗大二分校陆军中学(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前身)140余名学员,历经三个多小时的激战,掩护了村民安全转移。战斗中,18名学员壮烈牺牲。陆军中学于1944年5月5日在此建碑。

四年前的3月,省国防科工局驻栗树漕村“加强基层建设”工作组,进村的头一件事,就是和县政府一同修缮“十八烈士”墓,并设为“河北省军工系统党员教育基地”,年年组织机关党团员来祭扫。

村民白万红边摆放着鲜花,边指着一位中年人轻声说,那是当年的组长,叫陈树志。

陈树志站在村口高处,细说村史:聂荣臻、关向应在村里住过,“狼牙山”的葛振林在这养过伤。山上有8万多棵板栗,500年树龄的有几十棵……

陈树志说,工作组驻村一年,抓了扩大板栗种植和品牌营销、规范石材加工和设施扶贫、文化扶贫,有成果,但总觉得回报不够。走后,当年的工作组成员年年来,看看还能帮上什么,又建了一个灯光篮球场,联系了几次板栗种植培训。

阜平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主阵地,省属军工单位众多,承载了河北国防科技工业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陈树志说,能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做些实事,尽到军工人的责任,我们感到非常光荣。

“每次回来都有新感悟。驻村一年,等于结了一门亲戚,又好像进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大课堂,面对最基层的干部群众,我们永远是小学生,一辈子也不会毕业。”陈树志说。

“十八烈士”墓依伴的山坡上,新植的栗树尚未吐芽。村民说,工作组当年走时,留下了“基金”,新树栽活了就给补贴。

栗子树耐寒耐旱,花型密实、色淡,木质坚硬,果仁甘美。(记者张英涛 梁晓冬)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