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保定时政要闻

雄安新区探访记之二:与厚重文化亲密接触

2017-04-28 11:10:12 来源:保定日报

4月25日至27日,记者穿行在雄安新区容城县大街小巷,道路两侧,镶嵌于数千亩田地与村庄之间的晾马台、南阳、黑龙口燕长城等古代遗迹很是夺目。这片历史上以“三贤文化”闻名的人文厚土,正在走向一个崭新时代。

走进容城县文广新局文物保护机构副组长王文清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一张文物遗址分布图,明确标注着各文物遗迹所在的地理位置。“容城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距今2000余年,文化底蕴深厚,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拥有商周、汉唐、宋元等文化遗存。” 王文清介绍,“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及容城县复查结果,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总计81处,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王文清所说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指位于晾马台镇的南阳遗址。26日上午,记者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容城县城东14公里外的南阳村,在村南的建筑尽头,看到了这片南北长700米、东西宽600米,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南阳遗址。路东的文物保护标志牌上清楚标注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遗址,国务院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布,河北省人民政府立”的字样。

“1980年在南阳村北发现燕国时期的铜壶、铜鼎后,文保所又在该村附近征集到战国时期出土文物。”同行的县文保所的李一辰告诉记者,“这片被划为保护区的土地,被专家推测可能是燕中都所在地。”春风拂面,脚踩过松软的土地,来到遗址区东侧的断面处,记者无法通过泥土颜色的变化透析到岁月的年轮,但我们深知,此推论一经考证,新区的历史将增添浓重一笔。

从南阳遗址北行2.5公里处,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晾马台遗址所在地。与南阳遗址不同,商周时代的遗迹——晾马台遗址让记者觉得“丰富”:位于晾马台遗址土台上明月禅寺内,彰显民间传奇色彩的“杨六郎扳倒井”、村民口中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柏以及寺内古碑,吸引了京津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晾马台村民吴大爷说,他太爷爷小时候就有这棵柏树,当初采集文物的时候,他也亲眼看到了鹿角等物件。

晾马台遗址1982年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存状况完好。李一辰告诉记者,战国竹节形陶豆、商代双孔蚌刀和高领陶罐等就出自这里。

文物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实物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纽带。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国家文物局近日部署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省文物局将尽快开展文物调查、勘探工作,保障新区建设顺利进行。通过了解历史精髓、把握文化动脉,新区必将在人们心中更有魅力,更具活力。(记者李忻遥 赵琳)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