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保定社会民生

砥砺奋进的五年——向荒山要宝

2017-05-18 15:44:30 来源:保定日报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富有成果、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五年。

为营造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坚定全市人民抢抓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以实干实政、决战决胜的作风推动保定跨越、崛起和复兴的信心,我们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聚焦全市脱贫攻坚主战场,以记者笔下贫困村的发展变化,反映十八大以来保定市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焕发激情和干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保定复兴贡献力量。

初夏时节,唐县石门乡黄岩村层层梯田里,核桃、杏树已结幼果,满目苍翠;山坡上,村民正准备种花生、杂粮……处处充满着生机和希望。

“以前的黄岩村就是穷的代名词,山高路远、道儿难走,山秃、地贫。”正整理梯田的贾新立直起了腰,“如今,进村是水泥路,山上梯田环绕,林多、果儿多,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这样的日子几年前想都不敢想。”

黄岩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有880人,原来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属国家级贫困村。

在国家新扶贫政策支持下,该村立足山场资源,五年开发利用荒山3500多亩,推行立体化种植模式,人均收入增加近6000元,从脱贫逐步走向富裕。去年,全村红枣产量达15万公斤,花生5万公斤,小杂粮1万公斤,黄芩5万公斤。昔日贫困山村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村,闯出一条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国家新扶贫政策让我们看到希望,全村上下达成共识,向贫困宣战、向荒山要宝,开挖水平梯田,向荒山荒坡要耕地、要效益、要财富。”村党支部书记贾香尔说。

2012年,黄岩村开发荒山,村民们怀疑、观望。村干部们率先带头,租了一台挖掘机,在山上搭好窝棚,没日没夜地干起来,不到4个月,开发荒山800亩,栽上核桃树。

看到村干部有信心、有决心,群众心里有了底,渴望致富的热情被点燃,也都纷纷加入到开发荒山的大军中。五年来,黄岩村苦干实干,人均耕地增加到近4亩。

“这期间,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唐县养路工区等驻村工作队,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办等都给了大力支持,哪会儿也不能忘呀。”贾香尔感激地说。

2014年,黄岩村成立“新香林果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可出资入股、可以荒山入股,共吸收本村和邻村200户。合作社负责牵头组织荒山开发、种植等,收益与农户五五分成。合作社的成立使荒山开发由农户“单打独斗”变为“集团作战”,黄岩山开发模式逐步走上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每亩种玉米、豆类,好年份可收入1000元、600元。实行果树套种黄芩等,综合效益能到每亩3000元。”贾香尔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经过对比和论证,黄岩村最终确定了立体化种植模式。果树种植间隔距离2米,中间地块种植花生、豆类和黄芩等矮茎作物。随着果树的不断长大,树冠遮挡的阳光越来越多,再相应减少花生、豆类、中药材等“小个子”的种植数量,增大玉米等“高个子”的种植面积。这种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阳光、水分等,又能把秸秆直接还田,形成有机肥料,实现了由“单产”到“多产”“高产”的转变。

“以前地少,只能出去打工,干脏活、累活,起早贪黑,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村民李新来说,“通过开发荒山,地多了,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不愁吃了;花生、小杂粮、药材、果树等增加的收入越来越多,不愁花了,现在种地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记者王金堂 通讯员李红叶 张敬辉)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