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保定图片新闻

田埂上的芭蕾:雄安端村孩子舞进央视

2017-07-01 12:14:08 来源:全保定网

"这是艺术的力量,更是爱的力量。"

当记者驱车赶往端村,不用沿途打听,黄白相间的教学楼是这一带很醒目的建筑。端村学校是由政府和民间捐资人共同投资 3000 余万建成的一所公立学校,于 2013 年 9 月投入使用,合并了东堤、西堤、大河南三所小学的学生。为孩子们带来艺术教育的,是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创始人李风,他的祖籍就在端村,也是新校舍的捐助人之一。在他的邀请下,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党支部书记关於,与担任北京市舞蹈家协会舞蹈编导的妻子张萍,成为了义务的芭蕾教师,这项公益事业一做就是 4 年。

芭蕾班并非起初就一帆风顺,因为在这个普通的乡村,高雅艺术终归是件"新鲜事"。在办学初期,关於他们也曾经历过上课时间到了,却一个孩子都没来的尴尬。他们打电话解释,登门拜访,最终打消了村民们心中的顾虑。

2013 年 3 月起,每个周日,关於和张萍早上 7 点就要从北京出发,驱车 3 个多小时,赶到 178.5 公里外的端村,免费授课,下午 6 点多再返回北京。长达半年有余的时间里,他们带着孩子们在白洋淀边的田埂上跳芭蕾,那份认真与刻苦丝毫未减。直到新建的校舍落成,芭蕾班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专业教室。

他们带回去的视频,对孩子们热爱芭蕾的讲述,和在农村推广艺术教育的理念,感动了北京舞蹈学院的研究生、外籍留学生、本科生和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授课队伍。如此往复,始终坚持。

4 年前,孩子们胆怯认生,不知道什么是芭蕾,不会穿练功鞋,甚至连盘头都要花费两节课来学习。如今,她们勇敢自信,用挺拔的身姿与优雅的气质,在舞台上展示自我。她们跳进了国家大剧院、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多次在重大场合为中外来宾进行汇报演出。

在这些欣喜的进步之外,端村孩子们淳朴而挚诚的感情则更令人动容。"她们都有一颗纯净的心,你真心爱她们,她们也真心爱你。"张萍回忆道,有一次,自己生病了,关於独自前来授课,回到北京后竟然在包里发现了各种漂亮的小石头、小葫芦,还有一个孩子攒了很久的两元硬币,"她说,一定要关爸爸用这两元钱给张妈妈买药,张妈妈吃了药,病就好了。"她说,这是艺术的力量,更是爱的力量。

"学芭蕾会成为一个更善良的人!"

"为什么喜欢芭蕾?"记者问。

"因为美!因为优雅!学芭蕾会成为一个更善良的人!" 12 岁的马夕诺一下子给了三个答案。

在端村学校的校园里,记者看到很多女孩子梳着"芭蕾头",她们偶尔下下腰,摆个优美的舞蹈动作。然而,走上前去问,却并不是芭蕾班的学生。

"因为觉得芭蕾很美,头发、衣服、动作一切都美。"马夕诺说。去年之前,她也是这群"模仿队"中的一员。

"舞蹈是美的,女孩是美的。"这是关於、张萍、袁永丽几位北京老师带给孩子们的认知。另一方面,舞蹈也教给这些孩子"有梦想就要努力"的道理。

马夕诺是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二年级刚搬到这个学校时,她和同村同班的好朋友赵芮含就下定决心学舞蹈了。只不过,好朋友如了愿,而自己因为被妈妈担心影响学习成绩,而没有能够进入芭蕾班。

"从那以后,我特别努力学习,好几个周末,我还悄悄看他们练习。赵芮含也私下鼓励我,教我动作,让我不要放弃。"马夕诺说,"我努力了三年多,数学成绩终于考到了 96 分,成绩提高了 10 多名。所以去年芭蕾班招新时,我就立马报名,真的入选啦!"透过小姑娘晶亮的眼眸,记者可以想象到,入选的那天,她穿着粉色舞蹈服,神采奕奕的样子。

和马夕诺一起,10 岁的冯雨欣、10 岁的王铱 …… 这些梳着"芭蕾头"、穿着粉色舞蹈服的女孩在跟记者交流时落落大方,自信又美丽。她们中很多人的梦想都是"成为像关老师、张老师、袁老师一样的舞蹈家,然后教农村的孩子们跳舞",这大概就是艺术的魅力。

"这是我小时候想都想不到的事。"

来自北京的老师们不仅改变着孩子们,也令这里的老师受到了深深的影响。

梁雪是端村学校成立时,来校任教的第一批老师,至今已有 4 年。"这是我做的最棒的一个决定。"梁雪说,"这里不仅让我实现着梦想,还让我有机会结识到北京舞蹈学院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荣幸又幸福。"

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梁雪的家在安新县同口村,源于一份喜欢,高中毕业后她报考了舞蹈专业,并成功就读河北师范大学。当在端村学校见到关於和张萍两位老师时,梁雪很震惊,因为"那是舞蹈生最向往的学府,最向往的老师",在读大学时,她也不曾接触。于是每个周末,当关於和张萍来到学校教授孩子们的时候,梁雪也自动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我时常告诉孩子们,你们是那么幸运,一定要珍惜机会,一定要加油!"重复这些话的时候,梁雪的眼睛里闪着光,她说,"每一次看着两位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在心生敬意的同时,也会有一股强烈的羡慕感。孩子们在学芭蕾最好的年纪拥有了那么好的老师,这是我小时候想都想不到的事。‘舞蹈梦’终于照进了农村孩子的生活里。"

"孩子变得开朗了,也更有自信。"

在教室外守候的人群中,一双始终闪烁着关心的眼睛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她叫刘秋菊,今年 45 岁,是端村本地人,她的女儿刘玉娇在端村学校读四年级,已经在芭蕾班学习了近 4 年。

2013 年 9 月 28 日,端村学校落成典礼上,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四小天鹅》,足尖跳跃的灵动之美不仅牢牢吸引了女儿,也触动了她的心。"以前村民们不懂芭蕾,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免费教,也不愿意让孩子们学。"她说,是这次演出打开了自己的心结,当女儿提出要学习芭蕾时,她当即应允,更大力支持。

北京的老师们每周日一早就出发,来回路上要用七个小时,时间是如此宝贵,"进了学校都顾不上休息,立刻就走进教室上课。"这一切刘秋菊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能尽一份力,她主动提出到芭蕾班进行义务清洁工作,课前课后帮着打扫,"和老师们的辛苦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在端村学校和刘秋菊一样,义务帮忙的家长还有七八位,她们都感受到艺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变得开朗了,也更有自信。"艺术熏陶改变的不仅是孩子,这些大多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正逐渐被来自外面的气息所感染,生活观念、生活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孩子与老师之间朋友般的相处,也令她们恍然理解了不一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开始和我分享心事了,有了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我们更像是彼此的朋友。"这样的母女情,令刘秋菊感到舒心。

4 月 30 日,端村学校的孩子们带着舞蹈《田埂上的芭蕾》到央视录制,刘玉娇也在其中。"孩子们有秩序,不怯场,连央视导演都竖起了大拇指。很庆幸她们有这样的机会。"刘秋菊的眼眶湿润了。

"芭蕾舞是最美的春天。"

芭蕾是端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项课程,在这所学校还有管弦乐、合唱、话剧、美术,一共五项艺术课程。2013 年投用的新校舍,除应有的教学设施外,还特别建设了 550 平方米的艺术中心,包括芭蕾舞、管弦乐、合唱、话剧四个排练厅。端村学校有 80% 的孩子都进入了社团,在幼小的心田培育出含苞待放的艺术花蕾。

4 月 1 日,雄安新区设立,在平静的端村学校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关於和张萍依旧每周日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芭蕾班的孩子们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练习。

尽管村子里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想不到,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会为自己带来什么,但视野已然开阔起来的刘秋菊想到了女儿的未来。"孩子们赶上了好时候,无论她将来想继续跳舞,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会有更好的前途。"

"对端村的孩子是个好消息,新区成立后经济会更加繁荣,舞蹈事业也会有更好的发展。"张萍说,"即使不从事舞蹈专业,将来做培训老师也是好的,事业总会更宽广些。"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北京到端村,公共教育服务输送的"端村模式"正在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李风也在探索复制推广,让艺术教育惠及更多的农村孩子。

张萍讲述的一件事,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央视记者提出的"在你心中,芭蕾舞是什么"的问题,芭蕾班的孩子说:"芭蕾舞是最美的春天。""舞蹈教室的地板下面是彩虹。"这童话般的语言,有着成人无法想象的纯真与烂漫。而在一次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许愿卡上,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写下了"将来当舞蹈老师",因为"可以传递爱"。田埂上的芭蕾,正跃动出希望的韵律。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