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保定头条新闻

以人为本 激活全局

2017-09-04 17:01:02 来源:保定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为建设经济强市增添不竭动力

    开栏语

    山河醉人秋色美,砥砺奋进谱华篇。党的十九大将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个秋天,因为即将到来的盛会,让人时时处处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感受到激情与振奋。

    过去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载中国发展的历史担当,秉持改革创新的智慧勇气,谋篇布局,攻坚克难,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引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了新的伟大胜利。

    过去的五年,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置身于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中,保定开启了发展新纪元。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新理念,抢抓新机遇,应对新考验,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动能,谱写了朝着跨越、崛起和复兴目标迈进的历史新篇章。

    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喜迎十九大”专栏,全面展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我市的生动实践,展现全市干部群众坚守岗位作贡献、争创佳绩迎盛会的精神风貌和最新成果。

    为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定兴县李郁庄乡创新改革,今年建立起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网格化服务体系。“全乡12个村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50个网格片区,每个片区确定一名两委干部、一名党员和一名村民代表共3名服务人员。3名服务人员在受理村民服务事项的同时,还定期到群众家中走访,及时了解各家各户情况,及时加以解决。”该乡组织委员丁青说,“这样不仅提升了办事效率,更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像李郁庄乡这样的改革创新实践,在我市还有很多。

    深入贯彻国家、省重要改革精神,全市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项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系列制约和群众关注的发展重点问题不断解决,改革效应逐步显现,全面深化改革为建设经济强市增添不竭动力。

    市委常委会、改革领导小组会多次对全市各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总结梳理,持续增加推动全市发展的强大动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各县(市、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要求上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进一步把改革推向深入。

    几年来,保定沐浴在中央和省委的亲切关怀之下,置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之中,承载着前所未有的使命和期待。我市把抓改革、抓落实作为全市工作主基调,从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抓起,强化主体责任,传导改革压力,加速改革进程,激活改革全局。

    牢牢把握发展、稳定、民生三大任务,以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统领全局,全力做好“服务、承接、支撑”三件大事,全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重返了全省第一方阵。

    注重系统集成,既确保中央、省委要求落实,又力争改革举措具有保定特色。全市及时充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办公室,各市直部门也成立相应机构,从机制体制上推动工作落实;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所有难题的核心理念,出台建设创新型保定、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形成了具有保定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

    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全市做“减法”提效,全力化解过剩产能,合并重组“僵尸企业”,全面落实“营改增”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做“加法”增量,加快培育新兴增长点,出台“5+2+5”产业发展路线图,培育壮大了长城、晨阳、奥润顺达、英利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我市坚持把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五个关键词作为指导全市各项工作的总方针,以开放激活力,以高端提品质,以创新促赶超,以统筹求突破,以效率抓落实。7月25日,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全市建有院士工作站21家,院士48名,科技创新平台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0家以上。26家企业与首都高校、驻保高校签订32项技术合作项目。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86家。我市创新企业数量、科技研发能力、装备制造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现代农业园区的数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改革,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让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建设风生水起。

    曲阳县牢固树立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全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改革。全县18个乡镇、367个村全部成立由乡镇党委书记或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乡镇、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解决本地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问题。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两个代办”服务大厅,建设为民服务阵地,建成县、乡(镇)、村三级为民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按照“户籍人口数在3000人以下的村每村2名,3000人以上的村每村3名”的标准,配齐村级民政协理员,充实了基层民政人员力量,增强了服务能力。

    在改革推进中,我市突出以人为本,做到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

    全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决定、社会帮扶、基层保障“五个作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两步并作一步走。全市贫困人口由“十二五”初期138.1万减少到31.6万。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家庭手工业脱贫、现代农业园区带动脱贫等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落实“放管服”改革,探索完善了服务企业和服务群众“两个代办”升级版并在全省推广,研究出台了创优“十个环境”方案。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产能已全部退出,钢铁产能今年退出。

    唐县改革创新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干部《成事档案》《诚信档案》等14项制度,创新干部选拔和任用。树立不唯年龄、选票、资历,但凭实绩、担当、品行的用人导向。出台了干部《容错免责》《懒政问责》《能上能下》《党内关爱》等机制。目前处分懒政怠政干部14名,对由于经验不足、主动承认并挽回后果的,容错免责3人,对1名敢于碰硬受到报复举报的干部查清事实提拔重用,对犯过错误主动改正的3名干部重新提拔使用,激发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通过创新改革,突出了“干”字,全市干部群众的状态越来越好,心气越来越高,干劲越来越足,保定形象焕然一新。

    改革,带来了促进社会公平的幸福感,增进了民生福祉。我市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降低准入条件、放宽营商环境,全市市场主体大幅增长。全面升级“三级平台、两个代办”,累计为民代办事项89万余件。再造公共服务流程和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开通网络和实体“中介超市”,推行网上审批,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努力实现少跑路、多办事;清苑区与阿里集团合作设立全省首家“网络医院”;保定市第一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等6家医院和唐县、安国等11个县(市、区)实现了省内就医购药异地结算,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一件件改革惠民实事,办在全民心坎上,展现在了群众张张笑脸上。

    保定正在借力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扬帆破浪向着跨越、崛起和复兴的目标加速前进。(记者 王金堂)

责任编辑:董子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