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社会

“厨匠”张宝成

2018-06-20 15:43:58 来源:保定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张宝成正在烹饪佳肴。 李卡摄

记者手记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研一行、懂一行精一行,这样的职业品质,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

张宝成从业以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立足当下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把工作做好。他不断钻研学习进步,不断追求创新菜品,不断改善完善技艺。他凭借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专注执着坚持创新的思维,教导并正确指引着学生们。他对细节高要求,追求完美极致,体现了“厨匠”本质。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时代需要像张宝成一样的“厨匠”。

百年历史的老菜谱、易水砚雕刻的盘饰、青花瓷的温盘温碗、色香味俱全的直隶官府菜……2008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中餐御厨争霸赛上,各国餐饮专家同行和大批食客被中国代表团的宴席展台吸引驻足,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赞不绝口。喧闹的另一侧,在全开敞环境中依然专心烹饪的正是主厨——张宝成。

张宝成,17岁学厨,从业30年,是直隶官府菜第七代传承人、保定会馆出品研发总厨、玉兰香厨师技校高级讲师,还是中国烹饪协会注册烹饪大师、《中国食文化丛书》特聘编委、河北省餐饮业“冀字号”品牌专家库专家、保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冠军、荣誉、称号都不是他的目标,传承烹饪技法,弘扬美食文化,才是他的终极梦想。

心无旁骛只做厨

1987年,张宝成为减轻家里负担,本着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的想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保定第一联办技校烹饪专业。在丁、条、丝、片刀工切配练习中,在前翻、后翻、侧翻的勺工训练中,他雕刻着“心里美”萝卜,喜欢上厨师这个行当。

“交学校的100块材料费,他都没浪费,上学回家练雕花儿,刻下来的萝卜我们吃包子。”张宝成母亲笑着夸他。

因为学习刻苦,师傅推荐张宝成边学习边去烤鸭店打杂,学徒没几天就具备上灶资格。“头回掌勺儿就是五桌包桌,大勺大锅炒五份,明显手上劲儿不够,赶紧买勺子买锅下班继续练。”多少年都胖不起来的张宝成认真地说。

“后来毕业,烤鸭店留我当主厨,学校留我当老师,师傅那会儿推荐我去怡园酒家。当年怡园可是保定学厨师的梦想,我还是学一行干一行,一头扎进最专业正宗的地方继续学徒。”张宝成在餐饮业奋斗,“1990年还是煤火,每天担煤、烧水、给师傅洗手布,拿着菜端着鱼汤追着师傅品尝指点。后来师兄弟们轮着上灶就我不用轮,因为基本功扎实根本不下灶。”

当好师傅领好路

1997年,已是玉兰香厨师长的张宝成受邀回技校授课,针对青少年年纪小没长性的特点,他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先实践后理论,寓教于乐,深受大家喜爱。

“我一下就迷上了大翻勺、气球切肉和雕花儿。师傅上课经常讲笑话,油焖大虾十只变九只,因为大翻勺不过关一只翻火眼儿里找不着了,虽然一笑而过,但我练的时候老能想起来。”正收拾食材的技校学生描述说,“师傅爱看书爱写东西,是《东方美食》APP的厨艺导师,发表了各种菜肴的论文,课余时间一起吃饭,为保持味觉灵敏也很少喝酒,跟着师傅,让我觉得学厨师有偶像、有目标、有奔头。”

多年来,张宝成教过的学生大部分已成为各级宾馆饭店骨干厨师力量,还有很多人获得高级技术职称,获得各种烹饪比赛大奖。

舌尖上的工匠精神

2006年,行政总厨张宝成因为理论功底扎实,爱好历史文学,在梁连起、李福喜两位师傅的带领下,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与整理直隶官府菜,挖掘整理出近百道直隶名菜。2011年,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莲藕酥放在莲花形状的砚台上,菱角酥在梳妆盒抽屉里,镜子上还有白洋淀的风景,这样的佳肴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动。”爱好美食的食客评价,“一边吃饭,一边从菜品聊到家乡风物、历史典故,谈资丰厚,用餐时心情愉悦,烹饪技术都成了烹调艺术。品尝张宝成师傅做的菜,是一种全感官的享受。”

“食材变成菜品,怎样搭配、精准火候、如何调味,全是学问。为什么是这个菜名,有啥营养,怎么摆放,又体现了代代厨匠的心血。融会贯通,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张宝成感叹,“希望我能为传承传统烹饪技艺、弘扬美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李卡)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