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社会>>

涞源:精准扶贫受益者变身巾帼志愿者,帮扶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2018-12-27 17:21: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天气好时,保定涞源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县城片区(福泽园社区)院子里,晒太阳的老人们拉着家常,时不时传来开心的笑声,孩子们在周围欢快地跑来跑去,一幅幸福和谐的画面。

除了福泽园社区,涞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社区还有恩泽园,整齐的楼房和整洁的小区环境是搬迁群众的新家,共有3489户,10258人。

从偏僻的山村搬到热闹的社区,从低矮的平房住进漂亮的楼房,在“离开故土住进新家”的过程中,有着大家想象不到的困难。在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小编捕捉到了巾帼志愿者的身影。

不一样的巾帼志愿服务团队

基层妇联人少事多,“如何让住上好房子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进一步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县妇联想到了“精准扶贫受益者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好办法。

今年6月,县妇联组织了一场“特殊”的培训,县巾帼精准扶贫“十百千”培训工程大、中专班的学员和联合关村的59位巾帼志愿者接受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志愿者精神、巾帼志愿服务、美丽庭院创建等知识,还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进新居后面临的困难、出现的问题、对策、解决办法以及如何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珍惜新生活、感恩党的好政策,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积极脱贫的内生动力等内容。

培训结束后,曾经是“精准扶贫受益者”的巾帼志愿者一下子成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宣讲者和帮扶别人的主体,大家激动万分、干劲儿十足,30多户搬迁群众很快被巾帼志愿者“认领”结束,开始了她们“不一样的帮扶”。

不一样的帮扶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各家有各家的情况,是必须要区别对待的。

他们刚搬进来时,经常发生各种囧事,用惯了过去的大炕大锅,面对新式炊具和家电竟无从下手,熟悉的村庄平房变成楼房竟找不到回家的路,过去的大铁锁木板门变成了防盗门,离开家不知道怎么进门,有的甚至不会使用马桶只能外出就近解决,还有的把垃圾从楼上直接扔出来……

这里的巾帼志愿者没穿红马甲,而是胸前佩戴志愿者胸卡

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克服思乡之情的同时,还必须让他们尽快养成新的生活习惯,了解并且明白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把新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巾帼志愿者要手把手教大家使用水、电、暖、厨、灶、卫等日常生活设施,并帮助残疾人、体弱多病者清理室内卫生、归置家具物品。

这个帮扶领域不但是巾帼志愿者的看家本领,而且女性特有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在整个帮扶过程中凸显无余。

巾帼志愿者张明霞

她是县城四季鞋业的一位销售人员,公司的老板经常救助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她们这些店员也很受影响,公司成立了妇委会,她担任主任。

张明霞负责的这户搬迁群众是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没搬进安置社区时就在县城租房住,一边打工一边照顾上学的孩子,男主人和兄弟轮流伺候老母亲。去年搬进新家后,孩子上学离家近了,生活更方便了,老母亲不过来住时就出去打工,他们觉得生活更有盼头。

张明霞隔三差五就会上门问候,看到家里哪儿不利索,哪儿需要打扫,就跟他们一边唠家常一边帮着收拾。“过去都是大锅大炕,现在都是用电、用燃气,怕他们用不来有安全隐患,所以得经常过去看看。现在我们互相加了微信,他们家有什么事儿都会微信联系我,我过去前也会在微信里告诉他,大哥,我到家里了,给我开门吧。”

巾帼志愿者王书泽

她是插箭岭村人,在白石山西门开了一家农家院,做巾帼志愿者有三四年时间了。

王书泽认领了两户易地搬迁户,有一户男主人四十多岁,患病,行动不太灵活,爱人在外面打工。每次王书泽去他家,他都特别高兴,王书泽经常鼓励他,现在政府政策好,要争取自力更生,少向政府伸手,如果能工作了就可以来农家院帮忙。

另外一户住在恩泽园,女主人有些智障,自己无法照顾自己,男主人在工地里打工。王书泽就让他们的女儿在自己农家院工作,农家院距离恩泽园比较近,还能回去照顾母亲。

王书泽告诉小编,夏天是农家院最忙的时候,她雇的员工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其让他们‘等靠要’,不如给他们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这样他们心里也踏实,也不辜负咱们现在这么好的政策。”

巾帼志愿者李香格

她去年七八月份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本职工作在自来水公司收水费,晚上入户抄表,白天正好有时间听“十百千”工程的课程,还能提供志愿服务。

李香格认领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是一对七十多岁的老人,刚去的时候老人们对有些电器使用还不熟练,家里归置的也不太整齐,厨房有些乱,她和自己的搭档帮着老人收拾,教老人怎么用电器,怎么用炊具。“时间长了,老人就当我们是自家闺女了,唠嗑的时候,大娘还说当年嫁给大爷时很多人不理解,嫁那么远,路也不好走,还有劝他们离婚的。大娘说,现在好了,跟着老伴儿住上新楼房了,党的政策多好,特别知足。”

李香格说老人刚搬来时不敢出门,怕回来了打不开防盗门,她们就教给老人怎么开门。现在两位老人不但出入方便,每天还能给孙女做可口的饭菜,完全适应了楼房的生活。“新家是集中供暖,暖和,用清洁能源,做饭快,还有自来水,方便,老人们都说特别享福。”

巾帼志愿者李小卫

她是位个体经营户,虽然自己的生意和旅游业关系不大,但是她还是报名参加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希望以后能用得上。

李小卫应该算是巾帼志愿者的新兵,参加两次培训后,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帮扶的这户搬迁户的女主人患病后精神不太好,意志消沉,加上看病欠了外债,总是很低迷,对生活失去信心。李小卫看到眼里,急在心里,经常过去跟她唠嗑,告诉她,搬进新家后,这好日子就来了,爱人出去打工赚钱,老人身体健康,孩子们还在上学,而且她的身体复查也没问题,这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啊。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帮扶,现在李小卫再去她家时,不但家里收拾的利利索索,把老人照顾得也很好,自己没事还绣鞋垫,要不就跟着妇联学做手工艺品,“感觉她整个人都变了。”

李小卫说参加县妇联“十百千”工程的大专班和巾帼志愿服务队之后,自己对国家的政策也有了更多了解,有了归属感。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讲得特别好。“我们了解的多了,跟咱们易地搬迁群众聊天时也能讲明白,效果特别好。”

采访涞源县妇联主席张婧时,她一直说不要太突出个人,帮助搬迁群众能够尽快适应新生活是整个巾帼志愿服务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让精准扶贫受益者去帮助搬迁群众是一种爱心的传递,更能体现志愿精神的精髓,效果更是显而易见的。

她说,老百姓的适应能力很强,虽然一开始很多人不习惯,但是一起搬迁的都是老邻居,大家掌握了什么生活“新技能”是可以相互学习。姐妹们在帮扶大家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常常让她热泪盈眶,但是在大家面前她又要表现的非常坚强。“去扶贫车间工作的胡晓琴,就培训了几天,见到我们都会非常礼貌地说‘您好’,在社区物业打工的谭焕婷,喜欢养花,以前到了冬天家里的花都冻死了,现在新家暖和,冬天也跟春天一样,花照样开。”看到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张婧也替大家开心。

编后语:小编在采访过程中最深切的体会就是每位巾帼志愿者都不太擅长言辞,她们讲述的故事没有波澜壮阔,甚至听上去有些细碎,可就是她们每次的敲门,每次的拜访,每次的帮扶,让这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可以安心在新家生活下去,并开始享受幸福。曾经有位采访易地扶贫搬迁的电视台记者来到涞源,张婧希望他给讲讲别的地方的好办法,对方说“我觉得这里就是最好的。”大家的认可是对妇联工作、巾帼志愿者工作的肯定,但是张婧仍旧觉得她们的工作“距离贫困妇女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责任编辑:史艳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