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要闻>>

几十年的执着坚守!徐水张文然38年坚守传承民间“吵子会”

2019-01-11 15:56:03 来源:保定日报微信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几十年的执着坚守!徐水张文然38年坚守传承民间“吵子会”


“吵子会”,雅名献音会,吵子是庙宇大钟的象征,“吵子会”是献音会的俗称。“吵子会”主要道具是大钹、大铙、海笛、单皮鼓、小镲等,舞蹈动作主要来源于少林武术和大秧歌。保定徐水区大王店镇曲水村就活跃着一个“吵子会”团体。该团体已有38年的历史,它的传承壮大离不开团长张文然对民间文化的坚守和热爱。

张文然和团员们正在表演。


隆冬时节,风虽然有些刺骨,笔者却开始了一段暖心的寻访,走进徐水区大王店镇曲水村,寻访活跃在基层几十年的民间“吵子会”。

曲水村三面环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村民收入低。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这个小山村里活跃着一个有固定成员、统一着装、有纪律有组织的民间乐队——吵子会。除了两位乐师,其余都是农村妇女,最大的70多岁了,年龄最小的唢呐手30多岁。她们白天忙家里的事,晚上收拾清家务,便准时来到村里的小广场排练节目,把这项独特的民间文化坚持下来,非常难得。

●忍受着村人冷嘲热讽 组建了“吵子会”

“抱歉,我来晚了。”只见一位身材结实的妇女风风火火地走进来,边说着边和大家握手。在曲水村村委会办公室,笔者见到了张文然——该村“吵子会”的组建者、团长。

语速快、嗓门大、简洁流利,张文然侃侃而谈。她说:“我就是要把老祖宗的东西继承下来,传扬出去,无论多难,只要我们一直坚持,没有不成功的。”

张文然今年66岁,父亲早年是曲水村梆子剧团成员,从小耳濡目染,民间艺术的种子在她心里扎下了根。38年前,28岁的她出于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毅然成立了小车会。

当时成员只有几个人,第一次演出回来,成员中的两位姐妹回到家竟然遭到了丈夫和公婆的打骂。在那个年代,妇女抛头露面是要遭人白眼的,她们忍受着村民的指指点点和冷嘲热讽,重新组建了“吵子会”——这个从明清时期就存在的民间艺术团体。

在村民的老观念里,“吵子会”传男不传女,可以想象她们的压力有多大。从最初的8个人,到现在30多个人,队伍不断壮大。

统一的服装,自编的节目,成冬天农村里的一道风景。

●成员不通音律,零基础 她从鼓点到节拍教起

问起“吵子会”的起源,张文然说已有大约二三百年的历史了。据介绍,“吵子会”雅名叫献音会。吵子是庙宇大钟的象征,“吵子会”是献音会的俗称,其舞蹈动作主要来源于少林武术和大秧歌。

唢呐老师张梁池和鼓师李金生介绍,目前曲水村“吵子会”的主要道具是大钹、大铙、唢呐、大鼓小鼓、大镲小镲等,都是铜制乐器,还有一些小的乐器已经失传,虽有替代品,可是音调却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成员中的妇女都不通音律,从鼓点到节拍,从零基础教起,费老大劲。最困难的时候,张文然也曾想到过“撂挑子”走人,可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只因为舍不得。

采访当天,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团里的姐妹们早已着装整齐地等在那里。张文然神态威严,小锤敲一下铜锣,霎时间鼓乐齐鸣,打鼓声气势浩大,震人心弦;唢呐声婉转悠扬,令人振奋。姐妹们用力地舞镲敲鼓,唢呐声声穿透人心。接下的扇子舞和广场舞都是他们自编自导。

●创新曲目100多个 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除了演奏一些口传师授的老曲目,团成员还自己创新,翻译简谱,把“地道战”等革命歌曲也编进舞蹈,共创作了100多个曲目。

张文然根据实际生活自编自导的《四个老汉宣传普法》《让真情充满人间》等节目得到徐水区有关部门称赞,并在徐水电视台播出。张文然还多次带领团员到敬老院义务演出,为那些步入暮年的老人带去快乐和欢笑。她也因此荣获“保定市个人奉献奖”。

村委会桌子上有两张彩色照片,那是张文然20多岁时的演出照。照片上的她凤冠霞帔,笑靥如花,舞步婀娜。虽然历经几十年,照片的颜色有些暗淡,可洋溢在她脸上的自信和坚强,穿越岁月的尘烟,风采依然。

民俗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几十年的执着坚守,张文然立志在有生之年让祖辈的民间艺术传播出去,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王春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