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要闻>>

哈哈腔:把“草根”搬上舞台的百年古剧

2019-02-18 14:40: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png

2月15日,晴。在保定顺平县高于铺村村委会一侧的空地上,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戏棚子立在当中。下午,这里将开演非遗大戏——清苑哈哈腔。

早在2月8日大年初四,当人们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时,清苑区哈哈腔剧团的40余名演职人员已经收拾行囊,踏上了新春巡回演出的旅程。此次新春巡回演出活动为期25天,演出50余场,将先后落脚顺平、徐水及山东庆云3个县(区),行程300余公里。

●清苑哈哈腔新年巡演,十里八乡来观看

15日上午11时,高于铺村临时戏棚,演员们简单吃过午饭就开始忙碌。

演出单挂在后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上面把演员分工写得很清楚。当天的剧目是《收秦明》和《鞭打芦花》。没有专门的化妆间,舞台后面的空地成了演员化妆的地方,十几号演员围坐在一处炭火前,对着小镜子在脸上涂描。这里既是化妆间,又是更衣室,还是练功场。对于乡间演出场地的简陋,演员们早就习以为常。

下午2时,锣鼓鸣,大旗舞,演员们油彩浓妆、穿锦绣戏服轮番登场。要问演出在当地有多受欢迎,看看台下人挤人的场面就知道了。下午1时刚过,就有很多老人提前来抢占好位置,1时30分不到,舞台前半场几乎已坐满,一会儿工夫,站着的观众就已经围了好几圈,最外围的观众只能踮着脚尖,透过间隔缝隙才能看一眼台上的表演。“这些都是哈哈腔爱好者和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剧团演了好几天,哪天我都来看。” 71岁的方顺桥村村民孙力学,特意骑着电动车从五六公里外赶来看戏。虽然看不清舞台两侧LED显示屏上的唱词,作为资深戏迷,孙力学还是能听出《鞭打芦花》里的经典唱段。

2.png

●接地气的“草根”剧种,全国唯一保留的哈哈腔专业表演团体

哈哈腔与京剧、黄梅戏、越剧等规模较大的剧种不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草根”,这与它主要流行于农村地区有关。

“土生土长的哈哈腔,在表演行当方面,生旦净丑各行皆有,表演特点以细致、逼真、轻松、幽默见长。”清苑区哈哈腔剧团团长魏建良告诉记者,剧团每年演出300余场,上半年演出时间从农历正月初四开始,一直持续到农历四月底。此外还有下乡为农民义务演出、戏曲进校园演出,每年100场。

目前,清苑区哈哈腔剧团是全国唯一保留的哈哈腔专业表演团体,2006年,哈哈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腔传统剧目有100余种,以喜剧风格见长,代表性剧目有《王小打鸟》《三拜花堂》《赵美蓉赶考》《李香莲卖画》《孙继皋卖水》《杨二舍化缘》《唐知县审诰命》等,这些剧目乡土气息浓厚,戏文通俗易懂,深受百姓欢迎。

●寻求转变,多媒体动态效果运用到舞台布景上

在剧目《鞭打芦花》里,58岁的刘玉花饰演闵夫人。1980年,18岁的刘玉花通过汇演进入原清苑县哈哈腔剧团,从花旦唱起,师从王三元、胡凤香,后来转为青衣。在她花旦、青衣的两种唱腔里,记者发现每一句唱词中,垫用了较多的虚字和语助音,如“咿呀嗬”“哈哈嗬”等。“唱腔属于板腔体。唱词亦系七字、十字的上下句式。上句唱腔通常是板上起唱,尾字落在眼上的‘1’音;下句一般也是板上起,尾字却必须落在板上的‘1’音。”

同时,哈哈腔剧团也在经历一系列变化,“早年间下乡演出用的是骡子拉车,车上放满了行李、道具,上面再坐人,遇到沟沟坎坎的,一不小心就得掉下去。”演员邬文生笑着说,从出行工具的更新换代,清苑哈哈腔剧团也在转变思路。两年前,布画景运用了多媒体,让哈哈腔融入了更多现代气息。“尤其在演出神话剧时,LED显示屏就会出现类似仙女飞天的动态效果,这比之前‘布画景’的效果要生动得多,观众也喜欢看。”

●清苑区成立哈哈腔国办中专班,剧团盼新鲜血液注入

据魏建良介绍,1955年,清苑哈哈腔剧团建立,60多年来有过辉煌也曾没落。尤其是2000年至2005年,剧团发展遇到最大困难:老艺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愿接触戏曲。不过,2006年以来,清苑区委、区政府加大对剧团的财政支持和招生力度,不断向剧团输送来自省、市、区戏校的年轻演员,演出阵容逐渐强大,目前剧团在职演职人员38人,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同时,2016年,清苑区还成立了全国唯一传承哈哈腔剧种的国办中专班,目前该班已有学生61人。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戏剧的重视及保护力度逐年加大,我相信,剧团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魏建良说,今年下半年,首批三年制的国办中专班即将毕业实习,虽然成为一个成熟的哈哈腔演员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历练,但毕竟,新鲜血液进入到剧团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在加强对哈哈腔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也会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到百姓身边演出。”

责任编辑:王春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