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要闻>>

河北省教育厅驻涞源县南马庄村工作队 脱贫奔小康的“领路人”

2020-06-23 09:38: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太行山深处的涞源县南马庄村,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前;村里新建的广场,一到晚间就会人头攒动,剧场里传出阵阵唱腔,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劳作后在这里休闲。相继建起的养猪场、养鸡场、箱包厂、食用菌大棚、光伏电站等产业项目,让乡亲们有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底气。如今的南马庄村,处处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如果两年前站在山上瞭望,村庄可不是这番模样。如今我们告别了泥汤路,种上了‘摇钱树’,钱包鼓起来,摘掉了贫困帽!”村民王章顺扬着手说,“这都是驻村工作队带着我们一点点干出来的!”

修好致富路,脱贫底气足

南马庄村包括11个自然村,全村624户23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41户400人。驻村工作队队员李琦说,2018年3月,他们刚到村里时,走在街上跟老百姓打招呼都没人理,村民们嘀咕着“这几个细皮嫩肉的省城干部能干成啥事?”

万事开头难。驻村工作队开始了走家串户,拉家常,摸情况。接触多了,村民们才掏出心里话:“村里穷,主要因为多年来村里没有修成路,人进出都困难,产业更无法发展。路通了,财路也就通了!”

的确,仅1米宽的村路只能通过一辆小推车,雨后的山路满是泥泞,村民出行深一脚浅一脚,苦不堪言。

“要想富先修路!”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经过充分调研,决定将告别贫困的“第一锤”砸在村里坑洼不平的山路上。

2018年7月初,驻村工作队利用省教育厅的帮扶资金正式启动了修路工程。踩下修整路基的第一铲时,正值炎夏,驻村工作队吃住在工地,紧盯工程进度,队员们的脸和胳膊被晒脱了皮。

有驻村工作队带头,村民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经过近两个月的日夜奋战,3条长3900米宽4米的通村道路建成。79岁的村民张桂琴握着驻村第一书记智学的手说:“盼了50多年,终于走上了宽敞平整的马路。”

干实事,让驻村工作队赢得了威信,扶贫工作的推进越来越顺畅。不到两年时间,南马庄村陆续修建了产业路、环村路、护村路、通村桥、护村坝,马路四通八达,通到家家户户门口。

“路通了、村貌变漂亮了,民心越聚越齐、民风越养越正,这为发展脱贫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拴丑说道。

夯实脱贫产业,才能拔穷根

智学介绍说,南马庄村位于深山区,人均耕地不到半亩,荒滩地却遍布村庄四周。产业更是零基础,虽然村民之前种过核桃、小米等农作物,但那是靠天收,别指望靠地里刨食能致富。

摆脱贫困的根本还得靠发展产业。驻村工作队决定引进涞源县成熟的产业扶贫项目宝迪养猪,但当初在与村民代表商讨的座谈会上,提议刚一抛出,就被村民的质疑声打断了:“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赔了可咋办?”

“乡亲们别着急,咱先找能人带头做示范,瞧稳当了你们再干!”智学和杨拴丑打定主意,决定由杨拴丑先带头干起来,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养猪场,成立涞源县汇财畜禽农民专业合作社。宝迪公司为猪场提供猪崽、饲料、技术指导直至销售全链条保姆式服务。

今年4月份,猪场第一批生猪出栏2000多头,毛收入达100多万元。除了将利润的5%用作村集体日常运营服务,剩下的利润全部分配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原来养猪真的能赚钱致富!” 村民苏计海一家四口拿着分到手的7000元钱,脸上笑开了花。

发展产业的疑虑打消了,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两年来,驻村工作队与县乡两级政府、扶贫企业协调沟通,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又陆续建成了养鸡场、村级光伏电站、屋顶光伏、箱包厂、食用菌大棚等。目前,各个产业项目均已稳定获利。“所有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有力推动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智学欣慰地说。

“现在走在村里,村民们碰到我们都会主动打招呼拉家常,像亲戚一样拉我们到家里吃饭。”如今在村民眼里,皮肤黝黑的智学已不是那个“细皮嫩肉”的外来户,驻村工作队早成了南马庄村民脱贫奔小康的“领路人”。(河北日报记者寇国莹 通讯员李连成)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