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社会>>

保定竞秀区19项非遗项目传承民俗文化焕发生命活力

2020-09-04 18:00:38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4月份,河北保定竞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了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北奇村音乐会、荀派京剧、凤栖传统古法手工香艺等入选,自此,竞秀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由之前的13项增加至19项,其中市级项目12项。

2019年以来,竞秀区文化和旅游局抓好非遗保护开发,推进非遗项目上档升级。建整理全年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档案。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档案,便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查找和留存工作。按日期、内容、重要性分门别类进行档案建立,梳理、整理全年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档案。同时,他们丰富非遗宣传形式,助力非遗发扬传承。他们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组织了7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网站活动,让一项项非遗“活”了起来。其中,6月6 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在茂业广场的演出现场,竞秀区13个非遗项目的展板,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满族何记糖葫芦、北派传统修脚术等非遗传承人进行了现场展示,并发放了非遗宣传资料。10月23日,在古镇大激店举行的竞秀村博会涵盖了非遗巡展、灯谜展猜等内容,辖区全部非遗项目参展,现场观众人数达2000余人,反响热烈。他们组织的非遗展演和推广活动走进保定铁路幼儿园、列电中学、城市绿洲社区、宝硕小区等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实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 

大激店刘氏剪纸

大激店刘氏剪纸源于清朝末年,传承人刘志近的祖母米淑焕,生于1897年,闺阁之中向母亲学习剪纸,祖母剪的作品都是手掌大小的窗花,小巧精致。

刘志近的剪纸作品,在原有“剪”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刻”的工艺,使得作品更加立体、生动。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大观园》《醉八仙》等,其作品已流传到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

大激店跑竹马

竞秀区市级非遗项目——大激店跑竹马是农耕社会的民间艺术。

大激店跑竹马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竹马制作工艺复杂,从竹劈的捆绑到外表的装饰、剪裁缝补,以及眼睛舌头的制作,非常精细,极具观赏价值。用竹子劈条围做成框架,再经过剪裁装扮竹马、制作尾巴耳朵眼睛等工序制作完成。艺人穿戴服装,驾驭竹马,如骑马一般灵活生动,多人合作跑出阵型,锣鼓等与竹马步伐配合,蔚为壮观,颇受村民喜爱。

水碾头武术会

竞秀区非遗项目——水碾头武术会是集少林、戳脚、翻子、随手门、太极拳、象形拳类多项拳种为一身的综合性武术组织,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武术会现保存的套路有五十余套。传承人戴伟、尹靖等多次在全国传统武术大赛、世界传统武术节、中国传统武术节、全国农民武术大赛、香港国际武术节中获得金牌。水碾头武术会曾举办影响深远的传统武术大赛,多次被保定市体育局、市武术协会评为先进单位,在保定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葫芦烙画

葫芦烙画是用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作画的艺术。相传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

竞秀区市级非遗项目葫芦烙画,源于晚清时期。传承人宋兆峰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作品古朴典雅,艺术感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宋氏烙画技法”。2013年,葫芦烙画《神仙图》获中国传统工艺学术精品“金奖”; 2015年,葫芦烙画《梁山好汉图》入选基尼斯之最(世界最大的葫芦烙画作品); 2016年,作品《夜宴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满族何记糖葫芦制作技艺

满族何记糖葫芦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清末时曾经作为贡品,以“珍珠”“翡翠”“三结义”“五虎将”命名进献宫中,得到慈禧的喜爱。何家是满族镶黄旗,制作糖葫芦已经有八代之久。

何记糖葫芦入口酥脆,不粘牙。秘诀在于在山楂处理上不用“洗”而用“抖”,保证山楂外观亮而不乌。在“挖核”时,用镊子镊,既保证果核去除干净,又不伤果肉。再有就是“蘸”,何记用砂锅,保证做出的糖葫芦不串味。此外,熬糖用的是果木炭,口味最为纯正。

北派刘氏传统修脚术

竞秀区非遗项目——北派刘氏传统修脚术起始于清代。第一代修脚师取名“妙手堂”,以上街头、赶庙会的形式,背着工具箱、马扎、棚布架给行人修脚。第三、四代,分别命名“足圣堂”和“足康堂”,以修圆、润、静、快为准则,下刀稳、准,轻中带柔,祛病为狠,将脚部脚垫、鸡眼、肉刺等病变组织分离,缓解疼痛,以达到治疗目的。

北派刘氏传统修脚术“足圣堂”位于市二医院东侧,是传统技艺的典型代表,是鲜活的民俗文化记忆,倡导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激店村民间传说

大激店村历史悠久,民间传说与故事口耳相传。

竞秀区市级非遗项目——大激店村民间传说共有神话、传说、故事等20则,其中《商王亥拓路传世的传说》《慈航寺与观音堂的传说》《方观承的传说》《南大门与守门官》《古城墙》《回门的传说》等广为流传。 (记者石英杰 通讯员王素娟、马香云)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