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记曲阳县“中国好人”李延卿

    □保定日报记者 姚琳

    通讯员英昆 士聪

    一把红发梳、一个茶杯、两只瓷碗,被她视为“三宝”。早起用红发梳给母亲梳梳头,临走晾上一杯水,三餐递上两碗饭。作为养女,她甘心用整日的忙碌换取母亲一生的安逸。她叫李延卿,是曲阳县路庄子乡中心小学一名教师。

    15年,李延卿忙碌的脚步没停下过,母亲安逸的日子也从没改变。一朵穿越血缘界线的孝道之花在这个平常的农家吐蕊溢香。

    1957年,李延卿出生于曲阳县路庄子乡路庄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两个月后,家境贫寒、有病在身的亲生母亲含泪把她托付给了恒州镇小南关村村民李湘云。就这样,李延卿成了李湘云的闺女。

    1960年大灾,为了抚养她和同为抱养的弟弟,养父带着孩子们到北京讨生计。1971年,养父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于1976年去世。勤劳的李湘云默默挑起了家庭重担,靠纳鞋底、絮帽子、打零工养家糊口,母子三人相依为命。

    1996年,灾难在寒冬再次降临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弟弟因病离开人世,留下了两个尚为幼年的孩子和多病的妻子。多重苦难加上丧子之痛,已经72岁的李湘云得了半身不遂,命运再一次把这个家庭搁置在“十字路口”。

    看到弟媳托着多病的身子拉扯两个孩子,善良的李延卿毅然决然地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送饭喂水、擦身换药、端屎端尿……寒来暑往,李延卿一边操持自己的小家,一边侍奉瘫痪在床的养母。

    李延卿说,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寒风中,她弓着背,用小推车推着母亲往返于通往北关村医院的小路上,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她半夜起身,帮母亲换尿布、擦拭身体。

    15年里,李延卿养成了早起晚睡、中午不休息的习惯。唯有的两次午觉,是因为学校组织献血,实在撑不住了,睡了一小会儿。

    在同事眼中,李延卿总是忙得脚不沾地:学校里,备课、看作业、辅导学生;家里,做饭、做家务,照顾婆婆、丈夫和孩子。忙完这一切,她扒拉两口饭,抱起两只瓷碗就往母亲家赶。那辆自行车总是被她蹬得飞快,

    大伙儿劝她:慢点吧,不在乎这点时间。可她知道,要是母亲拉了、尿了,自己能早回去一分钟,老人就少受一分钟的罪啊。

    15年里,李延卿三点一线,马不停蹄。只有去年春节后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在同事们的再三劝说下,她14年来才第一次中午没回家。

    弟弟去世后,母亲把李延卿的身世告诉了她,鼓励她与生母一家人相认。李延卿遵从母亲的意愿与生母相认后,常抽空去看望。生母去世时,李延卿整整操持了一天。忙清后,她急匆匆赶回小南关村。“养母带我们比生母难得多。小时候,我是养母一勺勺喂大的,现在她需要我,付出再多也应该。”

    风霜饥寒一身受,清贫劳累两肩担。李延卿的孝行感动着乡邻,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助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逢年过节,村干部会带着物品和慰问金专程看望,邻居们也会送来粽子、月饼。今年,由于病情加重,87岁的李湘云已经卧床不起,但老人气色红润,脑子清楚、说话也挺利落。“我是她的负担,如果我能早一天离开,她就能早一天解脱。”拉着李延卿的手,母亲泣不成声。“快别说了,没了你,我就没妈了。”多年相濡以沫,母亲是李延卿心底里的珍宝。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忽然间,从小院外飘来《隐形的翅膀》那幽婉的歌声,让所有人顿时感慨万千。

    李延卿,就像小院儿一角那簇盛开的牵牛花,没有玫瑰的绚丽、秋菊的浓郁,但昂扬着,始终奏响着壮美的生命之歌。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党培】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